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泰斗,专科,实时,全面,助您挖掘后劲主题契机!
A股企业赴港二次上市高潮执续攀升。
近期,又有多家科技企业发布公告,拟刊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或正规划港股上市事宜。仅本周,即有中微半导、利欧股份、胜宏科技、协创数据、军信股份等发布涉港股上市有关公告。
据21世纪经济报谈记者子虚足统计,本年以来,舍弃7月23日,想到有247家企业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苦求,其中含A股上市公司42家以及5家A股上市公司的子公司。
“A股龙头企业港股上市高潮,其策略动机不仅限于融资渠谈拓展,本体上是政策松捆、企业寰宇化与寰宇成本再设立三重宏不雅力量共振的末端,也隐含着金融安全与寰宇竞争力的双重考量。”安永大中华区上市管当事人宰合鼓励谈主何兆烽受访指出。
寰宇化的“超等跳板”
本年上半年,港交所IPO募资额重回寰宇第一,离不开内地优质标的,尤其是A股市集的“运输”。
当期,港股IPO市集的募资额达到1067亿港元(约合973.24亿元东谈主民币)。其中,A股锂电巨头宁德期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,首发召募资金超410亿港元,位居本年以来港股IPO募资金额第一位。随后,恒瑞医药、海天味业接踵上市,募资额也卓绝百亿港元。
“港交所现实的一系列政策,对香港IPO市集、成本市集及金融中心定位起到了有劲的促进作用,这些政策的作用主要通过两个端口体现。领先是借助简化二次上市经由,港交所眩惑了大齐A股行业龙头、大体量及高估值公司赴港。”KKG董事总司理张昕对记者指出。
另一端口则体当今针对特定类型企业的政策上。张昕以为,“港交所通过推出18C、18A有关法例,以及引入密交招股书‘科企专线’等几种‘绿色通谈’,裁汰了企业赴港上市的难度,眩惑了大齐科技型研发公司。这些优质企业的到来,活跃了香港市集氛围。”
据统计,旧年9月于今,想到已有13家A股公司在港股上市,其中9家齐为科技企业。
脚下,A股公司赴港二次上市的高潮仍在络续。本年以来,又有至少46家A股公司偏执子公司向港交所递表,其中科技股占比卓绝七成,不乏江波龙、亿纬锂能(维权)、中伟股份、先导智能等行业龙头。
一方面,从企业策略层面来看,港股是科技企业寰宇化布局的“超等跳板”。
何兆烽以为,赴港上市不错匡助企业构建“A+H”双融资平台,完毕境内、境外两个市集的协同发展,更好地整合寰宇资源,加快企业的国际化程度,栽植企业在寰宇产业链中的地位。同期,港股行为国际金融中心,积存寰宇成本与机构投资者。企业通过港股上市可快速栽植国际公信力,重塑品牌形象。此外,港股融资所得为离岸资金,不受境表里汇管理戒指,可径直用于国外建厂、并购及原土化运营。
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磋议院院长田利辉受访也指出:“科技公司偏好港股二次上市,中枢在于成本恶果与寰宇化布局,具有融资恶果与估值上风、寰宇化资源整合和业务彭胀需求三大研讨。企业通过二次上市可完毕短期套利。而港股行为国际金融中心,有助于触达寰宇成本、引入策略投资者,并栽植国外客户与东谈主才眩惑力。举例,小米、腾讯等企业通过港股强化了国际品牌影响力。同期,跨境资金不错进一步撑执研发、并购及国外市集拓展,如比亚迪、中芯国际借助港股融资加快工夫迭代。”
另一方面,面前港股市集投融资活跃,能予以科技企业较好的估值。
据记者统计,旧年9月于今,已在港股上市的9家科技企业中,仅三花智控、龙蟠科技受事迹增速放缓等身分影响首日破发,且跟着基本面好转,龙蟠科技还是复原跌幅,舍弃7月23日收盘,上市以来的涨幅卓绝40%。宁德期间的H股估值更是卓绝A股,造成“倒挂”。
“港股‘闪电配售’机制可快速融资,且港股科技公司估值宽绰高于A股(2025年中位数溢价超15%)。”田利辉指出。
外资积极参与认购
在港股市集为科技企业提供难题国际平台的同期,来自内地的优质标的,眩惑了大齐资金流入,大大栽植了港股活跃度。
近期,跟着好意思联储降息预期升温,以及工夫解围下中国资产再行订价,外资通过各式渠谈重返港股,其中最典型的一个渠谈即是参与内地企业IPO中的基石投资和锚定投资。
基石投资者是指在企业IPO或上市前融资阶段,以约订价钱提前认购一定数目股份的机构投资者,基石投资东谈主的有无、数目若干及属性,对企业能否在香港得胜刊行和上市至关难题。
外资基石投资者的投资金额和投资占比正连结上升。舍弃2025年6月30日,2025年在港股IPO上市的公司中,基石投资者占45.2%,而2023年、2024年该数字区别为33.2%和31.0%。
以宁德期间H股上市为例,其国际配售占比达92.5%,包括来自15个国度和地区的国外机构,如中东主权资产基金(科威特投资局)、Mirae异日资产集团、瑞银资管、橡树成本等23家国际顶尖基石投资者认购。
7月完成上市的蓝想科技H股寰宇发售2.62亿股,国际发售录得16.68倍认购,引入产业成本、国际资管公司、对冲基金、区域投资机构及多策略基金等10家基石投资者,包括瑞银、橡树成本等。
“前两年,受表里部市集身分影响,中国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时,能找到的基石投资东谈主类型较为单一,大多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基金等。可是从本年年头到当今,咱们发现存一些国际的长线基金还是再行回流港股,其投资不仅体当今二级市集,还积极参与到IPO基石投资东谈主的份额认购中。”张昕暗示。
揣度后市,业内东谈主士宽绰以为,A股企业赴港二次上市潮将络续。
“目下香港交表的企业中有诸多A股企业,同期有绝酌定的A股企业目下有盘算赴港上市。揣度在异日一定时候内,A股公司赴港上市趋势将络续。从长久来看,港股能否保管对国际成本的眩惑力,以及企业能否通过港股完毕确实的国际化冲破是要道身分。跟着中国成本市集双向灵通程度贬抑真切,‘境内产业链+境外成本链’的格式将助力优质企业深度参与寰宇竞争,推动中国成本市集完毕跨域式卓绝。”何兆烽称。
田利辉也指出,A股科技公司赴港二次上市是寰宇化与产业转型的势必选拔。企业需以“长久概念”均衡短期收益与策略价值,通过细巧化运营躲避风险,将港股平台出动为寰宇化资源设立的跳板。
不外,田利辉也同期请示,赴港二次上市面对估值与市集给与度风险、政策与监管互异、成本与运营压力、市集波动与竞争四大挑战,“港股运维成本高,需兼顾两地市集复杂性。顶住之策是哄骗数字化器具降本增效,聚焦中枢业务。同期,港股受宏不雅环境影响大,扎堆上市易稀释稀缺性。这需要企业强化中枢工夫壁垒,凸起互异化竞争力”。
新浪声明:此音书系转载改过浪融合媒体,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地方,并不料味着赞同其不雅点或阐述其面目。著述内容仅供参考,不组成投资提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株连裁剪:尉旖涵